孙晓非

儿童肿瘤规范治疗的先行者

往期回顾:

导语:

儿童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多幼小的生命陨落在肿瘤的巨大阴影中。然而目前我国儿童肿瘤的专科缺乏,我国拥有几十所肿瘤医院,但是设立儿童肿瘤科的肿瘤医院仅二所。每年数以万计的家庭遭遇着儿童肿瘤的灾难,无数的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无数的家长一生也逃不出丧子的伤痛。所幸的是,虽然儿童肿瘤领域在这样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还有这样的一位先行者和实践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儿童肿瘤科主任孙晓非教授。

青春的突破:一样的高考,不一样的转折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催生了第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的诞生,孙晓非就是其中之一。当年高中毕业17岁的孙晓非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广州到广东番禺县珠江农场做下乡知青,一做就是三年半,改革的春风带来了恢复高考的好消息,大家纷纷积极复习参加高考。


    孙晓非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均是在文革期间度过,高中毕业下乡务农,离开课本已经有多年的时间。在农村白天要干农活,晚上生产队要开会,孙晓非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点着煤油灯研读作为中学教师的父亲寄过来的一份份复习试卷,遇到不懂就去请教在农场中学的老师。高考复习时间紧迫,孙晓非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参加了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并以番禺县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医学院。那个年代很多人都经历了这次高考,但这次高考对于孙晓非主任来说却是一个转折,它成了孙晓非主任人生中的第一个“突破”。 [详细]

职业的突破:“学医就是为了治病救人不做医生做什么?”

    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有两个选择,留校做老师和服从分配做医生。当时年级老师建议孙晓非能留在中山医学院当老师。孙晓非说,“我学医就是为了治病救人,我一定要做医生。”1982年,孙晓非被分配到了中山三院儿科做了一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每天接收的孩子多数是感冒、发烧、营养不良,但是其中一名患者的出现,令孙晓非难以忘怀,也是因为这个病例让孙晓非形成了再一次“突破”的想法。


    这个起到转折点作用的病例是一名患上急淋白血病的患儿,用现在诊断方法应该诊断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4期伴骨髓侵犯。但当时仅诊断为急淋白血病进行治疗。虽然当时国内化疗药物极少,但居然也使得濒危的病人有了生机。但因为治疗方案落后,肿瘤不断复发,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这个孩子的生命。“现在我也碰到过很多和当年那个孩子一样病情的患者,采用现在标准的治疗方案,他们很多都能够治好了,那时候没有这个条件,真的很可惜”,孙晓非动容的说道。孙晓非经历了这个患儿整个诊治过程,并深受触动,明明可以用药物控制的恶性肿瘤却仍然敌不过复发,挽救不了孩子的生命,这个病太值得去深入研究了。 [详细]

专业的突破:更深入的学习为了更专业的发展

    怀着对儿童白血病的研究挽救更多孩子生命的决心,工作三年的孙晓非决定考研并报考了中山医科大学的小儿血液学专业研究生。孙晓非研究生毕业后,得知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打算发展儿童肿瘤专业,于是转到肿瘤医院的肿瘤内科做了一名肿瘤内科医生,重点儿童肿瘤化疗。而当时国内极少有人关注儿童肿瘤治疗领域,儿童肿瘤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


    孙晓非转入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后除外从事儿童肿瘤化疗临床工作,也曾着手建立和负责肿瘤内科骨髓移植项目,当时作为主治医生的她和团队已成功完成过4例骨髓移植手术。这时,一个日本儿童血液中心为期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机会来到了孙晓非的面前。为了能更好的去突破自己想去研究的领域,挽救更多白血病患儿的生命,当时自己的孩子还很小的孙晓非主任毅然的选择了去日本进修。[详细]

模式的突破:为了救人,我们需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日本进修期间,孙晓非发现九十年代的我国成人和儿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都很差,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采用的与成人相同的方案,用药后没多久就会复发,继而患儿死亡。但国外资料显示儿童霍奇金淋巴瘤采用与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的方案,已经能获得80%左右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了。为什么国外能做到的我们却要眼睁睁看着孩子不断死去呢?回国后,孙晓非决定要尝试参照国外的方案对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治疗方法的改善。


    国外方案的主要特点是用药量大,用药密集,很多人都认为不能照搬国外的方案用在中国人身上。而孙晓非仔细阅读了当年国外发达国家发表的相关文章资料,国外对儿童肿瘤的治疗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了,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孙晓非看到孩子们因为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一个个死去,于是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按照国外的方案一步步走,一点点尝试,模仿国外的方案做了调整。从1998年至今,孙晓非和她的团队已治疗了几百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把生存率从20%-30%提升到了如今的75%~80%左右,接近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详细]

学科的突破:儿童肿瘤学科独立才能发展

    在2002年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肿瘤内科只有60张床位,能分给孙晓非医生组的只有14张,需要同时收治儿童和成人肿瘤患者。2002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新大楼(1号楼)建立投入使用,肿瘤内科划分出四个病区,其中一个病区内18张床分给了儿童肿瘤组,专门收治儿童肿瘤患者。当时孙晓非已经将儿童肿瘤的规范治疗带入正轨。但是仅有18张床位,依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病人需要。


    儿童肿瘤与成人肿瘤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国外发达国家肿瘤专科医院均有独立儿童肿瘤科。当时孙晓非儿童肿瘤治疗组归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肿瘤内科主要治疗成人肿瘤患者,儿童肿瘤专业难以在肿瘤内科内获得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而国内儿童肿瘤专业地位和归属领域都很尴尬。尽管如此,孙晓非仍在坚持:只有学科独立,儿童肿瘤专业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孙晓非的想法和提议获得中心领导和曾益新院士大力支持,2010年1月1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小儿肿瘤科正式独立运作。孙晓非教授被任命为第一任儿童肿瘤科主任。至2015年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已初具规模,医生已增加至7人,床位也已增至32张。年门诊量升至8000多人次,年住院量升至2000人次,年新诊儿童肿瘤患者350多例。有20余年临床经验的规范治疗方案已被广泛采用,广东地区和其他省市的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也陆续派人来进修儿童肿瘤。 [详细]

国家发展带动学科发展 社会关注才能创新进步

    近10多年来,我国发达地区大医院基本上采用国外发达国家的治疗方案治疗儿童肿瘤,生存率获得改善,接近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但落后地区儿童肿瘤生存率仍低。我国儿童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脑、中枢神经系统等肿瘤的5年生存率也均低于美国。目前极需加强儿童肿瘤方面的诊治。

    孙晓非教授从事儿童肿瘤治疗近30年,熟悉和了解目前国内儿童肿瘤诊治领域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儿童肿瘤专科意识薄弱,医生资源匮乏。肿瘤医院大多不收治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而儿童医院或普通综合医院儿科又缺乏儿童肿瘤专业的诊疗资源。国内药厂极少关注儿童肿瘤药物研究,儿童肿瘤相关抗癌药物缺乏。无论在儿童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还是在数据收集、调查、诊断治疗、随访等方面,我国距离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的距离。国家和省市各个级别的肿瘤研究基金和课题集中在发病率高的成人肿瘤,对于儿童肿瘤极少研究基金资助,从事儿童肿瘤诊治的医生难以与从事成人肿瘤诊治的医生竞争国家稀缺的研究基金,从而影响儿童肿瘤基础研究发展,也同时影响儿童肿瘤医生的职称晋升。而且,儿童肿瘤患者病情重,治疗方案复杂,家长期望值高,医生压力大和收入低。这些因素均影响临床医生从事儿童肿瘤专业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无论是从事儿童肿瘤诊治的医务人员,还是儿童肿瘤的患者,均属于各自领域的弱势群体。国家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重视。尤其应该加强对儿童基础研究的投入,促进创新,对儿童肿瘤危险因素的检测、病因的研究、加强预防和筛查、制定并推广规范诊疗、建立专科医师制度都是目前儿童肿瘤专科发展的重中之重。


    正如孙晓非教授所说,“我们和国外发达国家在儿童肿瘤诊治方面存在差距,虽然近10多年来我们乘上发达国家的快车,直接借鉴和应用发达国家儿童肿瘤的治疗方案,挽救我们患儿的生命,在这一点上我们确实获益了。但是,下一步就需要做深入的创新性的研究,挽救更多的孩子生命。特别是目前国内外均难以治愈的肿瘤,如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某些脑瘤、复发/难治白血病、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危、晚期和转移的各种儿童实体肿瘤等。”儿童肿瘤专科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孙晓非教授近30年来对儿童肿瘤事业的执着,“突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需要社会对儿童肿瘤的积极关注,更需要国家对儿童肿瘤专科发展的支持。国家和社会公益基金的创立、儿童肿瘤研究专项实验室的建立等都急需各界的共同努力。 [详细]

本期介绍

孙晓非 儿童肿瘤科主任

家庭医生在线医学委员会委员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主任

本期内容:

虽然我国儿童肿瘤学科发展困难重重,但为了防止越来越多幼小的生命陨落在肿瘤的巨大阴影中,依然有一些医生一生为此而奋斗,孙晓非就是他们中间的先行者。

专家资料

从医历程:

    孙晓非,女,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家庭医生在线医学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主任。任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儿童肿瘤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会员、广东省医学会会员。《癌症》杂志责任编委,《儿童肿瘤》杂志编委,《中国肿瘤临床》特约审稿专家。

    孙晓非198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1989年中山医科大学小儿血液学硕士毕业。1995年-1996年赴日本爱知医科大学进修儿童血液/肿瘤和流式细胞术。2000年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短期进修儿童血液/肿瘤。2012年赴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儿童肿瘤科短期进修。 查看更多>>

擅长领域:

    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的化疗,包括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脑瘤、肾母细胞瘤、骨和软组织肉瘤、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肝母细胞瘤、郎罕氏组织细胞增多症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各种恶性肿瘤。查看更多>>

学术荣誉:

    从事恶性肿瘤化学治疗近30年。重点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的化疗,包括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脑瘤、肾母细胞瘤、骨和软组织肉瘤、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肝母细胞瘤、郎罕氏组织细胞增多症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各种恶性肿瘤。临床经验丰富,对儿童肿瘤诊治有较深的造诣。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治疗策略和方案治疗儿童恶性肿瘤。经过多年努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青少年恶性淋巴瘤生存率已达70%~80%,接近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其它恶性实体肿瘤治疗疗效也获得明显改善。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从1989年7月在肿瘤内科开设儿童肿瘤化疗专业,是国内首家设立儿童肿瘤化疗专业的肿瘤医院。2002年在肿瘤内科开设儿童肿瘤化疗病区。2010年1月7日, 在医院和肿瘤内科大力支持下,成立儿童肿瘤科。儿童肿瘤科目前是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

    儿童肿瘤科主要收治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并与外科和放疗科等学科联合对儿童肿瘤患者进行多学科综合诊治。主要病种包括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骨和软组织肉瘤、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生殖系统肿瘤、郎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

    儿童肿瘤科在儿童肿瘤诊治方面经验丰富,治疗规范,实体肿瘤综合治疗技术力量雄厚。治疗方案与国外发达国家接轨。近10多年来,采用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治疗策略和方案治疗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使生存率获得较大提高。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达8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生存率从1998年前30%-40% 提高到目前70%-8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200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其它儿童实体肿瘤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生存率获得较大改善。查看更多>>

专家出诊时间

更多专家委员会专家

张力 教授

常见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综合治疗

我要咨询

张积仁 教授

肿瘤分子免疫与肿瘤个体化靶向治疗

我要咨询

张海波 副教授

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

我要咨询

杨学宁 副主任医师

肺癌、胸膜和纵隔肿瘤等的诊治

我要咨询

杨衿记 主任医师

擅长各期肺癌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

我要咨询

徐国良 主任医师

内镜的诊疗技术

我要咨询

夏云飞 教授

鼻咽癌、神经肿瘤及淋巴瘤的放射治疗

我要咨询

吴一龙 教授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研究

我要咨询

吴万垠 教授

各种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我要咨询

吴沛宏 教授

多种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

我要咨询

马骏 教授

肿瘤放射治疗,鼻咽癌综合治疗

我要咨询

罗荣城 教授

擅长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和分子诊疗

我要咨询

林丽珠教授

肺癌、肝癌、大肠癌等

我要咨询

李安华 教授

肿瘤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

我要咨询

邓艳红 副教授

胃癌、大肠癌、肺癌的化疗

我要咨询

陈继跃 教授

擅长肺癌、胃癌、肝癌等治疗

我要咨询

曹洋 副教授

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肿瘤

我要咨询

蔡清清 教授

恶性肿瘤的化疗和靶向治疗

我要咨询

声音·语录

01

当年没有条件治好那些孩子真的很可惜

“现在我也碰到过很多和当年那个孩子一样病情的患者,采用现在标准的治疗方案,他们很多都能够治好了,那时候没有这个条件,真的很可惜。”

02

最重要的就是救回孩子们

“既然香港也用了这样的方案,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为什么不行?在生存率如此之低的大环境下,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生存率,救回孩子们生命。”

03

下一步就需要深入研究挽救更多人

“虽然近10多年来我们直接借鉴和应用发达国家儿童肿瘤的治疗方案,挽救我们患儿的生命。但是,下一步就需要做深入的创新性的研究,挽救更多的孩子生命。”

04

原来的方法不奏效就该尝试新方法

“为什么国外能做到的我们却要眼睁睁看着孩子不断死去呢?既然原来的方法不奏效,为什么我们不去尝试一下新的方法?”

05

儿童肿瘤科能让更多孩子得到规范治疗

“只有学科独立,儿童肿瘤专业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才能让更多儿童肿瘤患者获得规范和专科治疗,必须独立成立儿童肿瘤科。”

06

我学医就是为了治病救人

“毕业前年纪老师曾劝我留校教书,但是我觉得,我学医就是为了治病救人,我一定要做医生,没想过医生有多苦多累。”

影像·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